心脏,生命的源动力。劳苦功高的它,在静息状态每分钟跳动60-100次,一生要跳25亿-30亿次! 近期,袁阿姨感觉心跳快、心慌、胸闷、气促不适,在中山大学孙逸仙查心电图后提示为心房扑动,后经心内科专家... [详情]
这个周末,整个医疗圈炸开了锅。一场中科院PK北医三院的医疗纠纷牵动了公众的神经。尽管事件仍未明朗,但导致这场纠纷的疾病元凶——主动脉夹层,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主动脉夹层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哪些人容易... [详情]
今年54岁的何大姐从六年前开始反复出现“眼前发黑”,以为只是普通的头晕而没有重视,直到近期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由于在外院查不出室速的病因,于是何大姐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 [详情]
2022年5月2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团队为一名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7岁的刘叔(化名)顺利完成经导管微创二尖瓣钳夹治疗,是广东省首批完成类似病例钳夹... [详情]
49岁的曾大哥在三年前因为扩张性心肌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但最近因为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引起ICD频繁放电,在短短两天时间内竟然放了24次电!曾大哥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而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已... [详情]
“在这里恢复了‘心明眼亮’,我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过一个年啦!”74岁的蔡阿姨日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了白内障手术。值得一提的是,蔡阿姨是该院眼科接诊的首位心脏移植术后再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三... [详情]
11月13日,朱爷爷在家里晕倒了4次。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面对高龄手术的风险,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教授和麦憬霆副教授为朱爷爷植... [详情]
81岁的刘伯(化名)今年8月突然晕倒在家,两三分钟后自行苏醒。为了查出病因,刘伯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冠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约80%,于是植入支架解决冠脉狭窄问题。但为刘伯接诊的中山大... [详情]
73岁的严姨因反复心悸前往医院就诊,并于日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了一台“特殊的手术”——该院王景峰教授、谢双伦教授团队在为其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房扑情况“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团队的... [详情]
34岁的钟先生来自东莞,一个多月前的一场“小感冒”几乎要了他的命。原来,让钟先生病倒的不是简单的感冒,而是“爆发性心肌炎”。由于出现严重的“室速电风暴”,生命体征不稳定,钟先生始终无法脱离ECMO治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