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警示!这些传染病会导致献血不合格
- 发布时间:2025-05-24 09:52:04 举报/反馈
导致献血不合格的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
1.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等。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急性感染期具有较强传染性。乙型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感染病毒性肝炎的血液若输入受血者体内,会使受血者感染肝炎病毒,引发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可使用干扰素、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需遵医嘱。
2.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 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CD4+T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容易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含有 HIV 的血液用于输血会使受血者感染艾滋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治疗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皮肤黏膜损害、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献血者若感染梅毒,其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输血传染给受血者。治疗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曲松钠、四环素类等,具体用药应遵循医嘱。
4.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发热、寒战、贫血等症状。疟疾患者的血液中含有疟原虫,若用于输血,会使受血者感染疟疾。治疗疟疾可使用氯喹、青蒿素、伯氨喹等药物,用药需遵医嘱。
5.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病毒可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导致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等症状。患者血液中含有汉坦病毒,输血会使受血者感染。治疗上可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同时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制定。
以上这些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若献血者感染这些传染病,其血液用于输血会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献血前会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传染病筛查。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这些传染病,同时在献血前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