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分级是怎样的?
- 发布时间:2025-02-23 11:24:57 举报/反馈
心功能分级主要有NYHA分级、Killip分级、Forrester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分级、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分级等。
1. NYHA分级: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症状来划分。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 Killip分级: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评估。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 - 5%。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啰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 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啰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 - 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 - 95%。
3. Forrester分级:也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的分级。Ⅰ级:既无肺淤血也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代偿状态,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血指数(CI)正常。Ⅱ级: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啰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PCWP升高,CI正常。Ⅲ级: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症状、发绀、皮肤湿冷、尿少等;CI降低,PCWP正常。Ⅳ级: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PCWP升高,CI降低。
4. 6分钟步行试验分级:通过测定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来评估心功能。轻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426 - 550米;中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150 - 425米;重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小于150米。该试验简单易行、安全方便,能反映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功能状态。
5. 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分级:A期: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B期: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C期:有心脏结构异常,且目前或既往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对于评估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分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临床场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级方法来准确评估心功能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