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资讯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即问即答 诊所

    找医院 找医生 查疾病症状 找药品 找医疗器械 整形项目 找保健品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相关资讯 > 科研动态|我科吴斌教授研究团队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突破

    科研动态|我科吴斌教授研究团队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10-11 07:24:35 举报/反馈

    ??????2021年4月18日,我科吴斌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杂志《Autophagy》在线发表了题为HBxinduceshepatocellularcarcinogenesisthroughARRB1-mediatedautophagytodrivetheG1/Scycle”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阐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癌变过程中的新机制,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DOI:10.1080/15548627.2021.1917948

    ?????????????????????????????????????????????????????????????????????????????????????????图片来源:Autophagy官网

    ??????目前,在我国乃至全球乙肝仍然是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其导致的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均位居全球前列,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导致的乙肝相关性肝癌一直是威胁健康的重要杀手。虽然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由于病毒DNA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导致病毒DNA的持续复制,特别是HepatitisBvirusXprotein(HBx)的持续表达,是导致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我科吴斌教授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既往研究已揭示β-arrestin1(ARRB1)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变中发挥重要作用(NatCommun.doi:10.1038/ncomms8369)。在此基础上,吴斌教授带领杨逸冬副主任医师、雷一鸣博士等历经5年的科研攻关,进一步发现乙肝相关性肝癌变的重要机制。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表达的HBx蛋白显著促进ARRB1高表达,这种高表达的ARRB1可以作为支架蛋白介导HBx和LC3结合,从而促进细胞的自噬过程,并通过调控CDK2-CCNE1复合物加速了肝细胞的恶性增殖周期,最终导致肝细胞癌变。

    ??????????????????????????????????????????????????????????????????图片来源:Autophagy官网

    图注:HBV表达的HBx蛋白通过上调ARRB1,并与ARRB1结合产生相互作用,然后促进I型LC3酯化反应形成自噬小体,这种自噬小体参与并促进了肝细胞癌变中的自噬过程,使细胞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的活性增强,进而促进细胞周期中G1/S期加速,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

    ???????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癌变过程中的新机制,在既往发表在NatCommun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次发现了HBV表达的HBx可以通过ARRB1介导自噬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我科博士研究生雷一鸣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吴斌教授和杨逸冬副主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501224)及广东省自然基金研究团队项目(2018B030312009)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5548627.2021.1917948

    参考文献:YimingLei,XuanXu,HuilingLiu,LingjunChen,HaoxiongZhou,JieJiang,YidongYangBinWu(2021):HBxinduceshepatocellularcarcinogenesisthroughARRB1-mediatedautophagytodrivetheG1/Scycle,Autophagy,DOI:10.1080/15548627.2021.1917948

    文章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上一篇:科研动态|我科主编的专著《肠道疾病学》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下一篇:孕妇吃生洋葱是否为禁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最新文章推荐

    同类型文章推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相关医生

    姚斌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

    梅志雄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产科 查看详情 >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

    邓子德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性疾病科 查看详情 >

    古洁若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