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儿童贫血防治,先了解这些病因
- 发布时间:2025-05-06 17:22:16 举报/反馈
儿童贫血病因多样,主要有营养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失血、药物副作用等。
1. 营养缺乏: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各类营养素需求大。若铁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发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日常饮食中,若孩子挑食、偏食,不爱吃富含铁的肉类、蛋类,或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蔬菜、水果等,就易出现营养性贫血。
2.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或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例如慢性感染,像慢性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等,炎症因子会抑制骨髓造血;慢性肾脏疾病会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其破坏增多。
3.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儿童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异常,出现贫血症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存在缺陷,使红细胞呈球形,易被脾脏破坏,造成贫血。
4. 失血:急性失血如外伤出血、鼻出血等,若出血量较大且未及时补充,会导致贫血。慢性失血如肠道寄生虫感染,钩虫等寄生虫吸附在肠壁上吸血,长期可造成慢性失血;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肠息肉等引起的慢性消化道出血,也会使体内铁丢失过多,引发贫血。
5. 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导致贫血。如氯霉素,它会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影响红细胞、白细胞等的生成;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导致贫血;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免疫性溶血,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了解儿童贫血的病因,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进行防治。针对营养缺乏,可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对于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有遗传因素的家庭,可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若发现孩子有贫血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