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支架后,这5大康复误区你踩中了吗
- 发布时间:2025-08-25 09:50:49 举报/反馈
放支架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区,常见的有忽视生活方式调整、随意增减药物、过度运动、不重视定期复查、对病情过度焦虑等。
1. 忽视生活方式调整:放支架后,部分患者认为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依旧保持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继续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大量吸烟、饮酒,长期熬夜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再次狭窄,影响康复效果。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随意增减药物:支架植入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然而,有些患者会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者自觉症状改善就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甚至停药。这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更改。
3. 过度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心脏康复,但过度运动则会适得其反。部分患者在放支架后急于恢复身体,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举重等。这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如散步、太极拳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4. 不重视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对于评估支架的位置、通畅情况以及心脏功能至关重要。有些患者认为没有不适症状就不需要复查,从而错过发现潜在问题的时机。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对病情过度焦虑:放支架后,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病情过度担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放支架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避免上述5大康复误区。在康复过程中,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严格遵医嘱服药,适度运动,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