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泄”在医学上的含义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13 20:26:43 举报/反馈
“飧泄”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腹泻病症,通常表现为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失调、肾阳不足等因素引起。
1.饮食不当:如果长期食用生冷、油腻、不洁食物,或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引起飧泄。
2.脾胃虚弱:脾胃是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水湿内生,下注肠道,就会引发飧泄。
3.外感邪气:如外感风、寒、暑、湿等邪气,尤其是寒湿之邪,易侵袭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出现飧泄。
4.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产生飧泄。
5.肾阳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能温煦脾阳。若肾阳不足,脾阳失于温煦,运化无力,也可导致飧泄。
总之,飧泄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理,同时注意饮食有节、情志舒畅、起居有常,以预防其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