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CK”通常指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22 17:31:26 举报/反馈
医学上“CK”通常指肌酸激酶,是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的一种酶。其水平变化对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心肌梗死、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药物不良反应等。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细胞受损,CK 释放入血,导致其水平升高。
2.肌肉疾病: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肌肉细胞损伤会使 CK 升高。
3.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可能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肌肉损伤,引起 CK 升高。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肌肉代谢,可致 CK 水平上升。
5.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 CK 显著升高。
总之,CK 水平的检测在临床上有助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