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低热,有哪些原因及治疗方法?
- 发布时间:2025-02-22 13:29:42 举报/反馈
功能性低热是指体温持续在37.3℃ - 38℃之间,且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发热,病因与神经功能紊乱、环境因素、感染后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质因素等有关。
1. 神经功能紊乱: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受神经系统调控,当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时,体温调节可能失衡,导致低热。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调节,进而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
2.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在户外工作或活动时间过长,身体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就可能导致功能性低热。
3. 感染后低热:某些急性感染治愈后,体温调节功能可能未能完全恢复正常,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热。像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康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
4.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和活动,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可能影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引起低热。常见于女性经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
5. 体质因素:部分人群基础体温相对较高,或者身体对体温的调节较为敏感,在一些轻微的外界刺激下,就容易出现低热。这类人群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体温波动相对较大。
对于功能性低热的治疗,一般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如果低热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药物方面,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调节神经功能,小柴胡颗粒和解表里,玉屏风颗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功能性低热虽然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了解其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调理和治疗。在出现低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