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5-03-04 09:32:30 举报/反馈
遗传代谢性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肝豆状核变性、枫糖尿症等。
1. 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患儿在出生时大多表现正常,3 - 6 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如智力发育迟缓、皮肤毛发色素变浅、尿液有鼠尿臭味等。治疗主要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需严格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供给。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其受体缺陷所致的一种疾病。患儿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基础代谢率降低等。新生儿期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期延长、腹胀、便秘、嗜睡、少哭等症状。治疗主要是补充甲状腺激素,常用药物有左甲状腺素钠等,需终生服药,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3. 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 X 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缺乏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在食用蚕豆、服用某些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药物等)后,可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治疗主要是避免诱因,急性溶血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接触诱发因素,并进行补液、碱化尿液、输血等治疗。
4.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代谢异常,导致铜在肝脏、大脑、角膜等组织中沉积,引起相应的症状。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如震颤、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角膜 K - F 环等。治疗主要是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常用药物有青霉胺、锌剂等。
5. 枫糖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分支链α - 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陷,导致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其酮酸在体内蓄积。患儿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可出现喂养困难、呕吐、嗜睡、惊厥等症状,尿液有枫糖臭味。治疗主要是限制饮食中支链氨基酸的摄入,同时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
遗传代谢性疾病大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预防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怀疑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