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下医疗热点,专家建议心脏支架能不做就不做
- 发布时间:2025-08-08 12:57:39 举报/反馈
当下心脏支架的使用成为医疗热点,专家建议能不做就不做,主要涉及病情评估、手术风险、长期影响、替代治疗、经济负担等因素。
1. 病情评估: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植入心脏支架。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未达到严重影响心肌供血的情况,可先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病情。例如,狭窄程度在70%以下,且患者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药物稳定斑块、扩张血管等。
2. 手术风险:心脏支架植入术虽然是一种相对成熟的介入手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穿孔、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此外,术后也可能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3. 长期影响:植入心脏支架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而且长期服药也会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4. 替代治疗:除了心脏支架植入术,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供选择。药物治疗是基础,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对于一些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其远期效果可能更好。
5. 经济负担:心脏支架及相关手术费用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术后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复查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6.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对疾病的耐受程度不同。一些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此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心脏支架植入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在面对是否进行心脏支架植入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病情评估、手术风险、长期影响、替代治疗、经济负担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应重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改善心脏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