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的组成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5-02-21 14:31:06 举报/反馈
少腹逐瘀汤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药物组成。
1.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在少腹逐瘀汤中主要起到温散下焦寒邪的作用,可改善少腹冷痛等症状。
2.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在方中协助小茴香增强温阳散寒之力,驱散少腹的寒邪。
3. 延胡索:是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缓解少腹因寒凝血瘀导致的疼痛症状,使气血运行通畅。
4.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作用。与延胡索配合,加强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对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少腹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在少腹逐瘀汤中,可补血活血,改善因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等问题。
6.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能行血中之气,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全方活血化瘀的作用。
7. 官桂:即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可温通血脉,助阳散寒,推动气血运行。
8.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在方中可防止温药太过而产生燥热之象,同时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9.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味甘,性平,归肝、心包经。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在少腹逐瘀汤中主要发挥化瘀的作用,改善瘀血阻滞的状况。
10. 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味甘,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与蒲黄相须为用,增强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少腹逐瘀汤的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共同起到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但在使用时,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论治,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