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是怎样的一种医疗手段
- 发布时间:2024-10-12 20:34:54 举报/反馈
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1.原理:在影像设备(如 X 线、CT、超声等)的实时监测下,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体内的病变部位和血管情况,从而精准地进行操作。
2.器械:常用的介入器械包括穿刺针、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穿刺针用于穿刺进入血管或组织,导管用于输送药物或器械,导丝用于引导导管到达目标位置,球囊可扩张狭窄的血管或通道,支架用于支撑血管或管道保持通畅。
3.适用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肿瘤:肝癌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的栓塞术、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等。
其他:血管畸形、消化道出血、输卵管阻塞等疾病的治疗。
4.优势:
创伤小:通常只需在体表做一个小切口或穿刺点,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恢复快: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效果好:对于一些疾病,介入治疗能够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甚至更好的效果。
可重复性: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多次进行介入治疗。
5.风险:
出血和血肿: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有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的风险。
血管损伤: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壁。
造影剂过敏:少数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
其他:如栓塞后综合征、心律失常等。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在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