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的含义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13 17:43:56 举报/反馈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疮和疡两类,常见于体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多由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引起。
1.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邪毒: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郁于肌肤,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从而形成疮疡。
内伤七情: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激,损伤脏腑气血,使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而发为疮疡。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蕴结肌肤而成疮疡。
劳伤虚损: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房劳过度等,导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也可引发疮疡。
跌打损伤:外伤后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易感染邪毒,形成疮疡。
2.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可有硬结。
成脓:患处疼痛加剧,跳痛明显,按之有波动感,为脓已成。
溃破:脓出后,疼痛减轻,若脓水清稀,新肉不生,为正气不足;若脓稠厚,新肉渐生,为正气渐复。
3.常见类型:
痈:红肿热痛,范围较大,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疽:初起无头,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为阴证。
疔:形小根深,坚硬如钉,病情变化迅速。
疖:红肿热痛,范围较小,出脓即愈。
4.诊断方法:
望诊:观察疮疡的部位、形态、颜色、脓液等。
触诊:触摸疮疡的硬度、温度、有无波动感等。
问诊:了解发病原因、病程、症状等。
5.治疗方法:
内治法:根据疮疡的不同阶段和证型,选用清热解毒、和营托毒、扶正托毒等治法,常用方剂有仙方活命饮、托里消毒散等。
外治法:初期可用金黄散、玉露散外敷;成脓期切开排脓;溃后用生肌散、红油膏等换药。
总之,疮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