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呕吐,止吐针使用的 3 大注意事项
- 发布时间:2025-08-22 13:54:03 举报/反馈
儿童呕吐是常见症状,使用止吐针时,需注意适用情况、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时机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配合等方面。
1. 适用情况:并非所有儿童呕吐都需要使用止吐针。一般来说,若呕吐是由轻微的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且呕吐次数不多、程度较轻,可先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方式缓解。但如果呕吐频繁、剧烈,导致儿童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或呕吐是由严重的疾病如脑炎、肠梗阻等引起,此时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止吐针。
2. 药物选择:常见的止吐针药物有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异丙嗪等。甲氧氯普胺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阈值,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昂丹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 5 - 羟色胺 3 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化疗、放疗等引起的呕吐。异丙嗪有抗组胺作用,能竞争性阻断 H1 受体而产生镇吐效果。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必须遵医嘱。
3. 不良反应监测:使用止吐针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部分儿童使用甲氧氯普胺后可能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昂丹司琼可能会引起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异丙嗪可能导致嗜睡、口干等症状。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 用药时机:止吐针的使用时机很关键。如果在病因未明确前盲目使用止吐针,可能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准确判断。因此,应在医生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何时使用止吐针。
5. 与其他治疗手段的配合:止吐针只是缓解呕吐症状的一种方法,不能替代对病因的治疗。在使用止吐针的同时,要积极针对引起呕吐的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呕吐,需要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胃肠动力不足导致的呕吐,可配合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给儿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儿童呕吐时使用止吐针需要谨慎,要充分考虑适用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把握好用药时机,并与其他治疗手段配合。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若有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就诊,确保儿童的健康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