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快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做肠镜的方法
- 发布时间:2025-06-02 14:48:33 举报/反馈
判断是否需要做肠镜,可从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胀、家族病史、肠道肿瘤筛查需求等方面考量。
1.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超过两周,这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的信号。正常的排便应该是相对规律的,当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等发生明显改变时,就需要警惕肠道疾病的可能,此时可考虑进行肠镜检查。
2. 便血:便血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警示信号。便血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也可能是肠道内的病变,如肠息肉、肠癌等。如果发现粪便中带有鲜血、暗红色血液或黑便,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建议做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原因。
3. 腹痛腹胀: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胀,且疼痛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绞痛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肠道存在炎症、梗阻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常规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就需要通过肠镜来进一步检查肠道内部的情况。
4. 家族病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肠息肉等肠道疾病的人,那么其患肠道疾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因为某些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病变。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肠镜筛查。
5. 肠道肿瘤筛查需求: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肠道不适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作为肠道肿瘤的筛查手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发生病变的概率会逐渐增加,早期发现肠道肿瘤并进行治疗,预后效果会更好。此外,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肥胖等人群,也属于肠道肿瘤的高危人群,应重视肠镜检查。
通过对排便习惯、便血、腹痛腹胀、家族病史以及肠道肿瘤筛查需求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快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做肠镜。当出现上述相关情况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决定是否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道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