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热点:尿毒症患者必知!血滤和血透的差异
- 发布时间:2025-06-28 16:00:50 举报/反馈
尿毒症是肾脏疾病终末期,血滤和血透是常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二者在原理、清除物质、治疗时间、并发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
1. 原理:血透是基于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作用清除血液中小分子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血液经体外循环装置,在透析器半透膜两侧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血滤则模拟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液中溶质和水分。利用血滤器膜的超滤作用,在跨膜压驱动下,使血液中水分和中小分子物质滤出。
2. 清除物质:血透主要清除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等。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能力有限。血滤不仅能清除小分子物质,还对中大分子物质有较好清除效果,如β2 - 微球蛋白、炎性介质等。
3. 治疗时间:血透治疗时间通常每次 4 - 5 小时,每周 3 次左右。血滤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每次约 4 - 6 小时,一般每 1 - 2 周进行 1 次。
4. 并发症:血透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低血压是因超滤过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所致;失衡综合征多因血液中尿素等小分子物质下降过快,导致脑组织渗透压相对较高,引起脑水肿。血滤并发症相对较少,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低,但可能出现滤器凝血、感染等问题。
5.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血透时,快速超滤易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其对心血管功能较差患者影响较大。血滤超滤过程缓慢、平稳,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患者。
6. 治疗费用:血滤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因其使用的血滤器成本较高,且需使用大量置换液。血透费用相对较低,是多数患者可承受的治疗方式。
7. 患者感受:血透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血滤治疗后,患者身体不适症状相对较轻,生活质量可能有所提高。
血滤和血透是尿毒症重要治疗手段,各有优缺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