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揭秘:肺炎输液的危害究竟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5-07-28 14:05:42 举报/反馈
肺炎输液可能存在增加感染风险、产生耐药性、损伤肝肾、引发不良反应、影响人体自身免疫力等危害。
1. 增加感染风险:输液过程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需要刺破皮肤和血管。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输液器具消毒不彻底、输液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等,就容易将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入体内,引发感染。例如可能导致静脉炎,表现为输液部位的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 产生耐药性:频繁进行肺炎输液,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当细菌等病原体长期接触这些药物后,会逐渐适应并产生耐药性。以常见的肺炎链球菌为例,长期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输液治疗,可能导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使得后续再使用该药物治疗时效果不佳,增加治疗难度。
3. 损伤肝肾:药物进入人体后,大多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剂量相对较大。像常用的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负担。长期或大量输液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
4. 引发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对输入的药物过敏,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这可能与输入的药液中含有致热物质有关。
5. 影响人体自身免疫力:过度依赖输液治疗肺炎,会使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当经常通过输液来对抗疾病时,免疫系统会逐渐“懒惰”,自身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这样在以后面对其他病原体入侵时,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就会减弱,更容易生病。
6. 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大量的液体进入血管,会使血液循环量增加。对于一些本身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肺炎患者来说,过多的液体输入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肺炎输液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诸多危害。如增加感染风险、产生耐药性、损伤肝肾、引发不良反应、影响人体自身免疫力以及增加心脏负担等。因此,在治疗肺炎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液治疗。如果需要输液,也应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