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是什么,如何治疗?
- 发布时间:2025-03-16 09:20:58 举报/反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是常见胃部疾病,与幽门功能失调、胃排空延迟、胆囊疾病、饮食因素、药物刺激等有关。治疗方法有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疾病原理:正常情况下,幽门口可防止十二指肠内胆汁等内容物反流至胃。当幽门功能失调,如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就易反流到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胃排空延迟时,胃内食物停留时间长,压力升高,也会促使胆汁反流。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可导致胆汁排泄异常,增加反流风险。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吃辛辣油腻食物,会影响胃肠蠕动,易引发胆汁反流。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促使胆汁反流造成损伤。
2.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还会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可能含有黄绿色胆汁。部分患者有烧心、反酸感觉,这是由于胃酸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此外,可能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辣椒、油炸食品等。避免睡前进食,以防胃酸和胆汁反流。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利用重力减少反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4. 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能中和胃酸和胆汁,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等,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 Roux-en-Y 手术,可改变消化道的结构,减少胆汁反流。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需综合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