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也分不清血浆血清,现在全懂了!
- 发布时间:2025-07-19 13:28:50 举报/反馈
血浆和血清在成分、制备方法、外观、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1. 成分: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等凝血相关成分,而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其中纤维蛋白原已转变为纤维蛋白,所以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此外,血浆中还含有多种蛋白质、电解质、激素、营养物质等,血清的成分与血浆相似,但一些凝血相关物质的含量不同。
2. 制备方法:血浆的制备是将采集的全血加入抗凝剂,然后通过离心使血细胞沉淀,上层的淡黄色液体即为血浆。血清的制备则是将全血采集后,不加抗凝剂,让血液自然凝固,然后再通过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即为血清。
3. 外观:血浆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等成分,外观通常较为浑浊。血清则相对清澈透明,因为其中的纤维蛋白原已形成纤维蛋白析出。
4. 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凝血和免疫反应等。血清的功能与血浆有一定重叠,但由于缺乏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成分,在凝血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更多地参与免疫调节、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
5.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血浆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如血友病患者,可补充凝血因子。也可用于大量失血患者的扩容治疗。血清常用于医学检验,如进行各种抗体、抗原的检测,帮助诊断疾病,还可用于细胞培养等实验研究。
6. 保存条件:血浆一般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通常为 -20℃ 或更低,以保持其凝血因子等成分的活性。血清的保存条件相对较为宽松,可在 2 - 8℃ 短期保存,也可在 -20℃ 长期保存。
7. 稳定性:血浆由于含有凝血因子等不稳定成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血清相对较为稳定,因为其中的凝血相关反应已基本完成。
血浆和血清虽然都来自血液,但在成分、制备方法、外观、功能、临床应用、保存条件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医学检验、治疗和研究等领域正确使用血浆和血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