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胸闷气短,这些中药别错过
- 发布时间:2025-03-31 10:15:49 举报/反馈
胸闷气短是常见症状,涉及多种疾病。中医调理有多种中药可用,如丹参、黄芪、人参、茯苓、薤白等。
1. 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和心脏功能,调整心律,对胸闷气短伴有瘀血阻滞的情况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2. 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因气虚导致的胸闷气短,可起到补气扶正的作用,改善身体虚弱状态。
3. 人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对于严重气虚,出现胸闷气短、脉微欲绝等危重症候,人参能起到急救固脱的作用;日常调理中,也可改善身体虚弱,增强心肺功能。
4. 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当体内水湿停聚,影响气机运行,导致胸闷气短时,茯苓可通过利水渗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从而减轻症状,同时还能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5. 薤白: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常用于胸痹心痛,对于因寒凝、气滞导致的胸闷气短,薤白能温通胸阳,行气止痛,改善胸部气机不畅的状况。
中医调理胸闷气短有独特优势,丹参、黄芪、人参、茯苓、薤白等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各有功效。但引起胸闷气短的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多种疾病。使用中药调理时,务必遵医嘱,结合具体病情和体质合理用药。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