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耳廓上出现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 发布时间:2025-03-10 07:51:54 举报/反馈
耳朵耳廓上出现硬疙瘩,可能是由耳廓假性囊肿、皮脂腺囊肿、疖肿、瘢痕疙瘩、痛风石等因素引起。
1.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性炎症,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有关,如无意的触摸、挤压等。表现为耳廓前面出现局限性隆起,肿块较小者可无任何症状,较大时可有胀感、波动感。治疗上,较小的囊肿可采用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等物理治疗;较大的囊肿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
2. 皮脂腺囊肿: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将囊肿完整摘除。
3. 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多因挖耳等损伤皮肤后,细菌侵入毛囊而发病。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早期可局部热敷,涂抹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若已化脓,需切开排脓。
4.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多有耳部外伤、打耳洞等病史,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质地硬,表面光滑,颜色红润而发亮,常伴有瘙痒或疼痛。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等。
5. 痛风石: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耳廓等部位形成的。多见于有痛风病史的患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可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尿酸水平,可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必要时可手术剔除痛风石。
耳朵耳廓上出现硬疙瘩的原因多样,不同原因导致的硬疙瘩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当发现耳廓上有硬疙瘩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挤压、搔抓硬疙瘩,以免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