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锥体外系反应,有哪些表现和治疗方法?
- 发布时间:2025-02-23 12:16:44 举报/反馈
锥体外系反应是神经系统常见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引起,表现有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综合征等。
1. 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用药数天内或第一次用药后数小时发生,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患者的局部肌群会出现持续强直性收缩,导致异常姿势。比如眼外肌痉挛会出现眼球上翻、凝视;面肌和颈肌受累时,会出现斜颈、张口困难、伸舌、扮鬼脸等。
2. 静坐不能:一般在用药 1 - 2 周后出现,患者主观感觉必须来回走动,无法安静地坐着,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徘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
3. 帕金森综合征:多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等。患者动作变得缓慢,如起床、翻身、行走等动作都比正常时明显减慢;肌肉僵硬,肢体活动时感觉阻力增加;手部可出现静止性震颤,类似“搓丸样”动作。
4.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通常在长期用药后出现,且停药后可能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常见于口、舌、颊部,如吸吮、舔舌、咀嚼等,也可累及肢体和躯干。
5. 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死亡率较高。多在用药早期发生,表现为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患者体温可高达 40℃以上,肌肉僵硬如板状,伴有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症状。
锥体外系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停用或更换可能导致反应的药物;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可缓解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对于静坐不能,可使用β -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尝试使用氯氮平等药物;恶性综合征需要立即停药,并进行支持治疗,如降温、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锥体外系反应是药物治疗中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及时识别和处理锥体外系反应,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