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在医学上的定义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17 17:57:43 举报/反馈
黄体是女性月经周期和妊娠过程中重要的结构,由排卵后的卵泡转变而成,具有分泌孕激素等激素的功能,对维持妊娠和月经正常有重要作用。
1.形成过程: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即黄体。
2.激素分泌: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如黄体酮)、雌激素和松弛素。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雌激素协同孕激素促进乳腺发育;松弛素有助于分娩时子宫颈的扩张和产道的松弛。
3.存在时间:若卵子未受精,黄体维持14天左右后退化,称为月经黄体;若受精,黄体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持续到妊娠 3 个月左右。
4.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失调、不孕或习惯性流产;黄体萎缩不全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会引起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5.检查诊断:通过测定基础体温、B 型超声检查、孕激素测定等方法,可评估黄体功能是否正常。
总之,黄体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正常与否对女性的生育和月经周期有重要影响。一旦出现相关异常,应及时就医诊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