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明星患重病接受骨髓移植,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 发布时间:2025-05-22 09:02:56 举报/反馈
骨髓移植是治疗某些重病的有效方法,操作过程包括患者评估、供者匹配、预处理、骨髓采集、骨髓输注等。
1. 患者评估:在进行骨髓移植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等。通过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基因检测、肝肾功能检查等,了解患者身体能否承受移植过程及评估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供者匹配:寻找合适的骨髓供者至关重要。通常先从患者直系亲属中寻找,因为亲属之间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概率相对较高。若亲属中没有合适供者,则会在骨髓库中进行检索。HLA匹配程度越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发生几率越低。
3. 预处理:在移植前,患者需要接受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主要是使用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白消安、阿糖胞苷等,有时还会联合放疗。其目的是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造血细胞,抑制免疫系统,为供者骨髓的植入创造条件。
4. 骨髓采集:对于供者,骨髓采集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通过骨髓穿刺,在供者的髂骨等部位抽取骨髓液;另一种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先给供者注射动员剂,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
5. 骨髓输注:将采集到的供者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这一过程类似于普通的输液,相对较为简单,但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6. 移植后观察与治疗:骨髓输注后,患者需要进入无菌病房进行隔离,以防止感染。同时,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观察骨髓是否成功植入,以及是否出现排异反应等并发症。若出现排异反应,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进行治疗。
骨髓移植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学科的协作。从患者评估到供者匹配,再到预处理、骨髓采集和输注,以及移植后的观察与治疗,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把控。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但骨髓移植也为许多重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如果有相关需求,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