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5-03-02 10:22:10 举报/反馈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涉及病史、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以及铁代谢检查等方面。
1. 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导致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的情况。如长期素食、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2.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症状。还可能有皮肤苍白、毛发干枯、指甲缺乏光泽、匙状甲等体征。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表现。
3. 血象: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 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低于 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 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
4.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现。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 15%。
5. 铁代谢检查:血清铁低于 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 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小于 15%。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指标,低于 12μg/L 可作为缺铁的依据。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当出现疑似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