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揭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要点
- 发布时间:2025-08-21 13:35:13 举报/反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特征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防治要点包括戒烟、接种疫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定期体检等。
1.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是由于气道和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和肺弹性回缩力下降,使得气体进出肺部受阻,且这种受限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2. 进行性发展:疾病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肺功能不断恶化。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活动耐力逐渐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咳嗽咳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4.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5.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6. 戒烟: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措施。戒烟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7.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
8.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氨茶碱等,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促进痰液排出。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9.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10.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等体检项目,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等主要特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戒烟、接种疫苗、合理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定期体检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重视该疾病,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