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来袭,4种推拿手法开启孩子健康保卫战
- 发布时间:2025-06-27 10:06:08 举报/反馈
小儿感冒是常见儿科疾病,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推拿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机能,缓解感冒症状。常见推拿手法有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揉耳后高骨。
1. 小儿感冒介绍:小儿感冒主要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弱,易被风邪侵袭。风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卫功能失调。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咳嗽,初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有痰;流涕,清涕或黄涕;还可能伴有鼻塞、打喷嚏、咽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2. 推拿治疗原理: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经气活动,调整脏腑功能。对于小儿感冒,推拿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驱散外邪,缓解不适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3. 开天门:位置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时,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力度适中,频率均匀,一般推30 - 50次。此手法可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对小儿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有缓解作用。
4. 推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同样推30 - 50次。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可减轻小儿感冒时的头晕、目赤等症状。
5. 揉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该穴位,揉30 - 50次。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可缓解小儿感冒的发热、头痛等表现。
6. 揉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用两拇指或中指揉此处,揉30 - 50次。能疏风解表、镇惊除烦,对小儿感冒伴有烦躁不安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7. 注意事项: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小儿皮肤。室内温度要适宜,防止小儿再次受寒。若小儿感冒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药物,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但需遵医嘱。
小儿感冒较为常见,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揉耳后高骨这4种推拿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儿感冒症状,调节身体机能。不过,推拿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当小儿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推拿手法,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