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21 17:08:48 举报/反馈
心肌酶谱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一组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其在心肌损伤时会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可辅助诊断心肌疾病。
1.肌酸激酶(CK):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心肌梗死时,CK 水平升高,且发病 3~8 小时开始升高,10~36 小时达高峰,3~4 天恢复正常。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发病后 3~8 小时升高,9~30 小时达高峰,48~72 小时恢复正常。
3.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肌梗死、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时可升高。在心肌梗死时,发病后 8~18 小时开始升高,2~3 天达高峰,1~2 周恢复正常。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梗死时,发病后 6~12 小时升高,24~48 小时达高峰,3~6 天后恢复正常。
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意义。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对于心肌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疾病不能仅依靠心肌酶谱,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