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艾灸全攻略,找准部位快速康复
- 发布时间:2025-04-11 08:37:31 举报/反馈
发烧是常见症状,艾灸可辅助治疗。艾灸选穴很重要,如大椎穴、肺俞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等,掌握艾灸方法和注意事项能更好促进康复。
1. 大椎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为督脉穴位,总督一身之阳气。艾灸此穴可振奋阳气、解表清热,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烧都有一定效果,能帮助身体驱散外邪,调节体温。
2.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皮毛,与外界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而致发烧。艾灸肺俞穴可调节肺气、疏风散热,增强肺的卫外功能,缓解因外感风邪引起的发烧、咳嗽等症状。
3.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常用的解表退热穴位,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艾灸合谷穴能有效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尤其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
4.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功效。艾灸曲池穴可调节阳明经气,清除体内热毒,对于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5.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强壮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艾灸足三里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扶助正气,有助于身体在发烧后恢复元气。
在进行艾灸时,要选择质量好的艾条,将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皮肤,保持适当距离,以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艾灸时间约15 - 20分钟,每个穴位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烫伤。同时,发烧患者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发烧时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退烧、缓解症状。但艾灸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掌握正确艾灸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合科学治疗,才能更好促进身体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