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查体的顺序是怎样的?
- 发布时间:2025-03-10 11:42:46 举报/反馈
腹部查体顺序通常为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各步骤有其独特目的与方法。
1. 视诊:是腹部查体的第一步,主要是观察腹部的外形、对称性、有无皮疹、瘢痕、胃肠型及蠕动波等情况。正常情况下,腹部外形平坦对称。若出现腹部膨隆,可能是肥胖、腹水、胃肠胀气等原因;腹部凹陷可能见于消瘦、脱水等。皮疹可能提示某些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疾病。瘢痕则反映既往可能有过手术史。胃肠型及蠕动波的出现可能提示肠梗阻等病变。
2. 听诊:一般在视诊之后进行。听诊内容主要包括肠鸣音、血管杂音等。肠鸣音是肠道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正常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 - 5次。肠鸣音活跃,每分钟超过10次,可能见于急性胃肠炎、胃肠道大出血等;肠鸣音亢进,表现为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金属音,多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是由于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导致。血管杂音的听诊对于判断腹部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如肾动脉狭窄时可能在脐周或腰部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 触诊:是腹部查体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触诊时,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双腿屈曲,使腹部肌肉放松。医生会用手掌或手指轻柔地触摸腹部,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触诊内容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肿块等。腹壁紧张度增加可能提示腹腔内有炎症刺激,如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可出现肌紧张。压痛是指医生触压腹部时患者感到的疼痛,某些特定部位的压痛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胆囊点压痛提示胆囊炎,麦氏点压痛提示阑尾炎。反跳痛是指在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在原处稍停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指抬起,此时患者腹痛加剧,反跳痛提示炎症已累及腹膜壁层。触到肿块时,要注意其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以判断肿块的性质。
4. 叩诊:主要用于确定肝脏、脾脏等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判断胃肠道内气体的分布情况、有无腹水等。叩诊音有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正常情况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叩诊呈鼓音。当肝、脾等实质性脏器增大,或腹腔内有肿瘤、大量腹水时,叩诊可出现浊音或实音。移动性浊音是检查腹水的重要方法,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腹部查体顺序遵循视诊、听诊、触诊、叩诊的顺序,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相互补充。通过系统、规范的腹部查体,可以初步判断腹部脏器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医生在查体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和技巧,仔细观察和分析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