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过程是怎样的?
- 发布时间:2025-02-27 14:14:31 举报/反馈
骨折愈合过程主要包括血肿炎症机化期、纤维连接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形成塑形期、骨折临床愈合等阶段。
1. 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导致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伤后6 - 8小时,血肿开始凝结成血块。骨折端由于损伤和局部血液供应中断,有部分骨质发生坏死。伤后数小时,血肿周围出现炎性反应,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炎细胞浸润,逐渐清除血凝块、坏死软组织和死骨。与此同时,骨折断端的骨外膜和骨内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伤后短期内即活跃增生,约1周后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由远离骨折处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
2. 纤维连接期:骨折后的2 - 3周内,骨折断端被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连接起来。骨折端附近的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等向血肿内生长,形成肉芽组织,进而演变成纤维组织。同时,骨折断端的骨膜下也开始形成新骨,这些新骨和纤维组织相互交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但此时连接尚不牢固。
3. 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从骨折后的4 - 8周开始。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由骨内、外膜紧贴骨皮质内、外形成的新骨,分别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成骨细胞侵入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发生变性而凋亡,软骨基质经钙化而成骨,即软骨内成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这些骨痂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达到临床愈合。
4. 骨板形成塑形期:骨折临床愈合后,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改造;在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步被清除。骨髓腔重新沟通,骨折处恢复正常骨结构,在组织学和放射学上不留痕迹。这一过程一般需要8 - 12周。
5. 骨折临床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标准包括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等。达到临床愈合后,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但仍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多种组织细胞的参与。了解骨折愈合过程,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时机,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同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营养补充,以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