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具体是怎样的一种症状表现
- 发布时间:2024-10-18 18:21:34 举报/反馈
恶寒是中医术语,指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其产生常与外感风寒、阳虚、气血不足、里实热证、邪伏募原等有关。
1.外感风寒:当人体受到外界风寒之邪侵袭,卫气被遏,肌表失于温煦,就会出现恶寒。常伴有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等症状。治疗宜辛温解表,常用药物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2.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导致恶寒。多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等。治疗以温阳为主,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3.气血不足:气血虚弱,不能濡养周身,也会有恶寒之感。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治疗需益气养血,如八珍汤、归脾汤等。
4.里实热证:邪热内蕴,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出现恶寒。同时有高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可用白虎汤、大承气汤等。
5.邪伏募原:邪气潜伏于半表半里之间,正邪相争,也会恶寒。常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表现。治疗可用达原饮。
总之,恶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多样。出现恶寒时,应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