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IV操作不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发布时间:2025-07-27 08:24:45 举报/反馈
IV操作不当可能带来静脉炎、药物外渗、空气栓塞、感染、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1. 静脉炎:IV操作过程中,如果无菌技术不严格、药物刺激血管内膜等,容易引发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例如,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像氯化钾溶液、化疗药物等,更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 药物外渗:在IV操作时,如果针头移位、血管破裂等,会使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这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肿胀、疼痛,严重时会导致组织坏死。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一旦外渗,后果较为严重。
3. 空气栓塞:若在输液过程中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衔接不紧密等,空气可能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少量空气可被溶解吸收,大量空气进入会阻塞肺动脉入口,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 感染:IV操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消毒不彻底、输液器具被污染等,容易导致感染。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如穿刺部位红肿、化脓,也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5. 血栓形成:长期或反复的IV操作,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容易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阻塞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
IV操作不当会带来多种严重后果,如静脉炎、药物外渗、空气栓塞、感染和血栓形成等。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后果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进行IV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和针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