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临床六大表现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5-03-12 14:32:43 举报/反馈
伤寒的临床六大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1. 持续发热:伤寒杆菌感染人体后,会释放内毒素,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这种发热通常呈稽留热型,体温可在 39℃ - 40℃ 之间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一般在发病后 5 - 7 天体温逐渐升高,然后持续高热状态。
2. 相对缓脉:相对缓脉是伤寒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体温升高时脉搏会相应加快,但伤寒患者体温虽高,脉搏却相对缓慢。这可能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使其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减慢有关。相对缓脉在成人较为常见,儿童相对不明显。
3. 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这是由于内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消化道症状则较为多样,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这是因为伤寒杆菌主要侵犯回肠下段的淋巴组织,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4. 玫瑰疹:玫瑰疹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一般在发病后 7 - 14 天出现。多见于胸腹部,也可分布于背部和四肢。玫瑰疹为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约 2 - 4mm,压之褪色,一般数目不多,分批出现,2 - 3 天内自行消退。玫瑰疹的出现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
5. 肝脾肿大:伤寒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后,会随血流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其中肝脏和脾脏是常见的受累器官。细菌在肝脾内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肝脾充血、肿大。一般在发病后 1 周左右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
6. 白细胞减少:伤寒患者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减少,一般在(3 - 5)×10?/L 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这是因为伤寒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细菌进行攻击,同时也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伤寒的这六大临床表现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表现程度不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表现也会有所变化。准确识别这些表现,对于伤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