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恶寒的含义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4-10-11 18:22:13 举报/反馈
发热恶寒是中医术语,指患者既感觉发热又怕冷。通常由外感风寒、风热、暑湿等邪气,或体内正气不足等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同时伴有寒战、发冷等症状。常见于感冒、流感、肺炎等疾病。
1.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导致恶寒发热。此时可伴有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治疗宜辛温解表,常用药物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2.外感风热:风热之邪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出现发热恶寒。常伴有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等。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3.外感暑湿:夏季暑湿之邪侵袭人体,阻遏卫气,也会有发热恶寒表现,还可能伴有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等。常用新加香薷饮治疗。
4.正气不足:体内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易感受外邪而出现发热恶寒。比如素体阳虚者,卫阳不足,易受寒邪侵袭。治疗需扶正祛邪,可选用玉屏风散等。
5.阳明腑实:邪热内传阳明,与肠中糟粕互结,形成阳明腑实证,也可能出现发热恶寒。常伴有高热、便秘、腹痛等。治疗以通腑泄热为主,大承气汤是常用方剂。
发热恶寒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其他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劳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