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小孩半夜哭闹,可能由饥饿、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蛲虫病、中耳炎等病因引起。
1. 饥饿:一岁半的小孩胃容量相对较小,消化能力也有限。如果晚餐进食量不足,夜间可能会因饥饿而哭闹。此时小孩可能会有觅食动作,如吸吮手指等。一般给小孩适当喂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糊、奶粉等,哭闹情况就会缓解。
2. 消化不良:小孩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进食过多或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道内积聚,会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从而使小孩半夜哭闹。可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一些促消化的药物,如复方胃蛋白酶散、健胃消食口服液、神曲消食口服液等,但需遵医嘱。同时,可适当按摩小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
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小孩可能会出现多汗、易惊、烦躁不安等症状,夜间哭闹较为常见。还可能有颅骨软化、方颅、鸡胸等骨骼改变。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如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具体用药应遵医嘱。同时,要让小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4. 蛲虫病:蛲虫通常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导致小孩半夜哭闹。小孩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肛门。可在夜间小孩入睡后1 - 3小时,观察肛门周围是否有白色线头样小虫。治疗可使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磷酸哌嗪宝塔糖等,用药需遵医嘱。同时,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内裤。
5. 中耳炎:一岁半小孩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直,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症会导致耳部疼痛,小孩不会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抓耳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
一岁半小孩半夜哭闹会让家长十分担忧,了解常见的病因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小孩出现半夜哭闹的情况时,家长要仔细观察小孩的症状,若无法判断病因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详情]
结核杆菌是什么 [详情]
未来孕妇奶粉趋势主要体现在营养成分多元化、配方定制化、原料天然化、功能专业化、包装环保化等方面。 [详情]
同房后来月经仍担心怀孕的焦虑,与月经情况、受孕知识缺乏、避孕措施、心理压力、疾病因素等有关。 [详情]
尿蛋白微量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检测方法、产生原因、危害、常规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对其管理至关重要。 [详情]
被2.3个月小狗咬出血后,需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评估感染风险、接种相关疫苗、观察小狗状态以及注意后续身体状况等。 [详情]
糖尿病患者吃芒果时,做好控制食用量、选择合适时间、搭配其他食物、监测血糖和了解芒果升糖指数等方面,有助于稳定血糖。 [详情]
孕产期间食管裂孔疝应对自愈难题,可从了解疾病原理、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饮食管理、采取药物治疗、适时考虑手术干预等方面入手。 [详情]
疫情当下,生南星在传染病防治中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改善呼吸、化痰止咳、镇静安神等作用。 [详情]
康复新液外用冲洗在皮肤修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涉及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组织修复、抗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等方面。 [详情]
一岁半小孩半夜哭闹,可能由饥饿、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蛲虫病、中耳炎等病因引起。 [详情]
要避免吃海苔的坏处,可从控制食用量、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搭配其他食物、选择优质海苔、注意保存方式等方面入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