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资讯 > 理解妈妈手症状带来的痛苦,给予妈妈更多关爱

理解妈妈手症状带来的痛苦,给予妈妈更多关爱

发布时间:2025-06-15 11:21:58 举报/反馈

妈妈手,即狭窄性腱鞘炎,症状带来的痛苦包括疼痛、活动受限、肿胀、握力下降、肌肉萎缩等。

1. 疼痛:妈妈手患者常感到拇指根部、手腕桡侧疼痛,尤其在活动拇指或手腕时,疼痛会加剧。这是由于腱鞘因反复摩擦而出现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会影响日常的简单动作,如拿筷子、握笔等。

2. 活动受限:患病后,拇指和手腕的活动范围会明显减小。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弯曲或伸展拇指,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握拳、对掌等动作。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腱鞘增厚、狭窄,限制了肌腱的正常滑动。

3. 肿胀:在发病部位,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腱鞘内的炎症渗出,导致局部组织液增多,形成肿胀。肿胀不仅会使外观发生改变,还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4. 握力下降: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的手部握力会明显下降。在抓取物品时,可能会感觉力不从心,容易掉落物品。这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如无法提重物、拧开瓶盖等。

5. 肌肉萎缩: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手部相关肌肉会因缺乏正常的活动和使用而逐渐萎缩。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影响手部的功能,导致手部力量和灵活性下降。

针对妈妈手的治疗,药物方面可选择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遵医嘱使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也有一定效果。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当出现妈妈手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骨外科就诊。

妈妈手的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了解这些症状及其危害,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处境,从而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同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恢复手部功能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结合当下生育热点,揭秘民间最灵催生妙招
下一篇:未来医学趋势:精准把握激素六项检测时间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 同城医院

新民市前当堡镇中医院

上海远洋医院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别人腰不疼,你却右侧疼,原因在这里!

2025-09-04

右侧腰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泌尿系统结石、女性盆腔炎、胆囊炎等。 [详情]

睡眠不好会影响生理性黄疸值吗 正常值揭秘

2025-09-04

睡眠不好是否会影响生理性黄疸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肝脏代谢功能、胆红素生成、激素水平、免疫功能、血液循环等。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 [详情]

5个多月宝宝辅食,传统与现代喂养方式对比

2025-09-04

5个多月宝宝添加辅食时,传统与现代喂养方式在食物选择、添加顺序、制作方法、喂养频率、营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详情]

行动起来!掌握中药西药运动后调理的不同方法

2025-09-04

运动后调理十分重要,中药和西药有着不同的调理方法。中药可通过人参、黄芪、枸杞等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西药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葡... [详情]

紧急!女性疝气突发,这些急救措施要牢记

2025-09-04

女性疝气突发时,需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平躺、放松心情、尝试回纳、避免增加腹压、及时就医等。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未来医学趋势:精准把握激素六项检测时间

2025-08-05

激素六项检测对评估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至关重要,精准把握检测时间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价值。检测时间主要受月经周期、检测... [详情]

睡眠被咽炎打扰 试试这些雾化用药

2025-07-12

咽炎是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咽干、咽痛、咽痒、咳嗽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雾化用药是治疗咽炎的有效方法,常用药物有布地奈... [详情]

儿童服用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病防治有影响吗

2025-07-08

儿童服用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病防治的影响,与药物成分、慢性病类型、儿童个体体质、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相关。 [详情]

尿崩症自测的重要性

2025-06-28

尿崩症自测具有了解病情、及时干预、调整生活、预防并发症、减轻心理负担等重要性,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详情]

对比揭秘:车厘子与草莓,经期吃哪个更好

2025-06-28

经期选择车厘子还是草莓更好,可从营养成分、补血效果、维生素含量、食用安全性、口感与食欲影响等方面考量。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