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预防抑郁症的7个妙方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2024-01-26 01:29:42
举报/反馈

小边周围有很多朋友经常心情不好,易怒,有时聊天他们承认害怕他们会患抑郁症,可以看出抑郁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恐惧。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抑郁症。今天小边将介绍预防抑郁症的七个秘密处方。

坚持锻炼

特别是在早上的锻炼中,李宏福教授指出,许多抑郁症患者行动迟缓、邋遢、懒惰。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不仅严重损害了身体机能,而且加重了抑郁症患者的消极和消极情绪。俗话说,一天的计划是早上。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新鲜的时刻。它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激活体细胞。当身体放松时,心脏会慢慢放松,情绪自然会得到缓解。

2.外出交流

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是把自己关在家里,避免与人接触,这首先是他们需要改变的地方。

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为抑郁、自我评价低、不如他人、什么都做不好等负面症状,导致缺乏兴趣、退缩、减少社交活动、封闭自己,使抑郁症患者处于恶性循环中,不断加强自我症状。

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交活动或旅行。虽然一开始会很痛苦,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负面情绪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融化,你的自信就会重新点燃。

3.观息法

观察是心灵重塑疗法中净化心脏的方法之一。呼吸的质量代表生活的质量,呼吸伴随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呼和呼吸被称为呼吸。

在心理学上,专注于呼吸是身心一体化的练习,可以使身心长期融合,消除内在思想的对抗,回归真实的自我。在医学上,呼吸、心跳和胃肠蠕动受到自律神经的控制,即植物神经。专注于呼吸训练可以修复其他医学手段、药物或补充剂无法实现的先进神经系统。

抑郁症患者可以在早晚练习观察方法,练习轻轻闭上眼睛,注意呼吸,无论任何想法,你不推,不抗拒,不纠缠心接受,你需要做的是纯粹观察呼吸,盘腿姿势,20分钟,半月到一个月,可以延长练习时间到40分钟到-小时。

四、冥想法

冥想是一种很好的身心练习行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精神成长活动中,冥想可以减少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定期练习冥想可以增强意识,帮助抑郁症患者获得示。

虽然是冥想,但有很多方法,这里提出是一个简单的冥想练习,抑郁症患者只需要确定自己的愿景,它可以是任何主题,抑郁症患者感到平静、放松或快乐,然后在大脑中想象,越能集中情绪,效果越好,练习继续重复。

5.整理感受

抑郁症患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中。虽然他们有时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情绪在理解水平上是不合理的,但他们仍然无法摆脱它。真正改变这种理解的方法之一是在一个特殊的笔记本上整理自己的感受,无论多么荒谬或荒谬,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完全整理在笔记本上。不要急于分析和理解它。你可以在运动或身心状态缓解后看到它。你应该知道,你只是不需要分析,因为这不是锻炼你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你也不缺乏这种能力,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6.拒绝对号入座

现在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很少有人能真正帮助或有价值地帮助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患者没有良好的内在防御能力,他们经常比较自己的情况,造成更大的内在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开始只有一些抑郁症,但最终被自己强化为抑郁症,因此,减少对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症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7.读书

阅读更多的心理学、哲学,包括道教和佛教,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超越过去的意识形态限制。

如果你能完成上述自我治疗行动计划,你就能摆脱自己的抑郁症。如果你读完这个行动计划后觉得很合理,那就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身体练习才是摆脱抑郁症的唯一途径。只要停留在思考上,无论方法有多有效,它都不能帮助你。采取行动,你可以成为你心中的主人。

以上文章详细介绍了预防抑郁症的七个妙方。看完之后,你对抑郁症了解多了吗?大家对抑郁症的危害略知一二,所以要了解一些抑郁症的病因、症状、预防知识,增强对疾病的了解,做好准备。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专家

更多>
蒋小玲

蒋小玲

副主任医师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擅长:失眠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障碍、躁狂症、神经袁弱、神经官能症、戒瘾、强迫症、焦虑症、头晕头疼、...[详情]

戴俊平

戴俊平

主任医师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失眠,心理咨询,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详情]

肖攀攀

肖攀攀

主任医师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恐惧、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详情]

医院资讯

更多> 更多> 更多>

科室导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