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血糖对照表包含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3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等不同时段的参考范围。
1. 空腹血糖:一般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值。对于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的理想控制范围在4.4-7.0mmol/L。若空腹血糖长期高于此范围,可能提示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夜间出现了苏木杰现象(即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黎明现象(清晨时段血糖升高)等情况。
2. 餐后1小时血糖:通常是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1小时后的血糖值。正常情况下,餐后1小时血糖应低于11.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反映了进食后血糖快速上升阶段的控制情况,若该时段血糖过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或者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3. 餐后2小时血糖:同样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的血糖值。这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控制在4.4-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进食与降糖药物的匹配情况。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不达标,可能需要调整饮食量、种类或者药物剂量。
4. 餐后3小时血糖:此时血糖应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其正常范围与空腹血糖相近,在4.4-7.0mmol/L。餐后3小时血糖有助于判断血糖的波动情况以及胰岛素作用的持续时间。若该时段血糖异常,可能提示胰岛素作用时间过长或过短。
5. 睡前血糖:监测睡前血糖可以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一般建议控制在5.0-10.0mmol/L。如果睡前血糖过低,夜间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若睡前血糖过高,则可能导致清晨血糖升高。
二型糖尿病患者了解不同时段的血糖对照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自身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个体化制定。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结膜囊在哪 [详情]
结核杆菌是什么 [详情]
儿童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培养排便习惯、合理使用药物等对策来改善。调整饮食方面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培养排便习惯要固定时... [详情]
职场人士呼吸有异味,可从口腔清洁、饮食调整、治疗口腔疾病、改善肠胃功能、排查呼吸道疾病等方面解决。 [详情]
白血病患者饮食若不注意,可能因营养不均衡、食用不洁食物、摄入刺激性食物、高盐高脂饮食、忽视特殊食物禁忌等因素导致病情反复。 [详情]
社区支持助力肝内钙化灶患者康复可从健康宣教、定期随访、心理关怀、运动指导、饮食建议等方面开展。 [详情]
孕早期吃虾对宝宝未来健康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如促进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助力骨骼发育、改善皮肤状况、降低过敏风险等。 [详情]
孕妇吃发霉面包后,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节饮食、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安全解毒。 [详情]
老年人做造影时,时间因素涉及检查时机、准备时间、检查时长、恢复时间、后续观察时间等。 [详情]
吃饭吃到一半感觉恶心,可能是由饮食因素、胃部疾病、肝胆疾病、咽炎、妊娠反应等引起。 [详情]
二型糖尿病血糖对照表包含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3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等不同时段的参考范围。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