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青岛市中心医院相关资讯 > 夜里手脚冰凉应如何有效治疗

夜里手脚冰凉应如何有效治疗

发布时间:2024-11-19 12:43:27 举报/反馈

夜里手脚冰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液循环不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环境温度过低等。

1.血液循环不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负责将热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当血液循环不畅时,手脚等末梢部位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热量不足,出现冰凉的感觉。可通过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

2.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使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治疗贫血需要明确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巨幼细胞贫血则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B??。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新陈代谢减缓,产热减少,引起手脚冰凉。治疗通常需要服用甲状腺素片进行替代治疗。

4.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的异常可能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末梢血液循环异常。这种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等。

5.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身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减少末梢的血液供应,导致手脚冰凉。此时应注意保暖,增加衣物、使用热水袋等。

夜里手脚冰凉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文章来源:青岛市中心医院
上一篇:痔疮患者适宜服用哪些药物治疗
下一篇:未来:胎动监测技术能否精准解读像心跳的胎动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青岛市中心医院相关医生

汪学松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中心医院 |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马学真

主任医师

青岛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朱昕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中心医院 | 整形美容科

查看详情

薛伟山

主任医师

青岛市中心医院 | 普外科

查看详情

孟宪章

主任医师

青岛市中心医院 | 心内科

查看详情

青岛市中心医院 同城医院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

青岛市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青岛市立医院东院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妇幼保健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解决孕期肝负担,这几种中药有妙招

2025-09-12

孕期肝脏负担加重是常见现象,可通过一些中药来缓解,如枸杞、茵陈、垂盆草、五味子、白术等。 [详情]

宝宝喝布洛芬不退烧 这5个应急办法家长必知!

2025-09-12

宝宝喝布洛芬不退烧,可采用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更换其他退烧药、及时就医等应急办法。 [详情]

基因编辑能让乳房快速变大吗 医学前沿揭秘

2025-09-12

基因编辑目前不能让乳房快速变大,主要受伦理限制、技术安全性、作用机制不明确、个体差异影响以及缺乏临床研究等因素影响。 [详情]

中医提醒:半夜吃饭违背四季调养之道

2025-09-12

半夜吃饭违背四季调养之道,主要体现在影响脾胃运化、打乱生物钟、不利于阳气潜藏、增加痰湿积聚、影响睡眠质量等方面。 [详情]

芦荟直接擦脸问题多 教你正确使用方法

2025-09-12

芦荟直接擦脸存在过敏、皮肤刺激、堵塞毛孔、营养过剩、微生物感染等问题,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品种、进行过敏测试、正确处理芦荟、掌...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未来:胎动监测技术能否精准解读像心跳的胎动

2025-08-19

未来胎动监测技术能否精准解读像心跳的胎动,受技术原理、信号干扰、个体差异、数据算法、临床验证等因素影响。 [详情]

孩子一直低烧不退,可能是这些传染病的信号

2025-08-11

孩子一直低烧不退,可能是由多种传染病引起的,如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风疹、伤寒等。 [详情]

家庭关怀:帮你应对肚脐右边隐隐作痛

2025-07-12

肚脐右边隐隐作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阑尾炎、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系统结石、妇科疾病等。 [详情]

职场人感冒咳嗽,感冒药和咳嗽药搭配攻略

2025-07-10

职场人感冒咳嗽时,感冒药和咳嗽药搭配需考虑感冒类型、咳嗽性质、药物成分、药物相互作用、个人体质等因素。 [详情]

用小偏方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超有效

2025-06-28

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是常见症状,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