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赣榆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资讯 >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5-03-14 15:12:10 举报/反馈

脚后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外伤等因素引起。

1.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起于跟骨,止于脚趾,长时间行走、站立或运动,会使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产生微小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患者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会加剧,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后又会加重。

2. 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肌腱,过度运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运动姿势不正确,会使跟腱承受过大压力,引发炎症。跟腱炎患者跟腱处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会影响行走和运动。

3.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长期受到磨损、压力等刺激,导致局部骨质增生形成的。跟骨骨刺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会更加明显。

4. 足跟脂肪垫炎:足跟脂肪垫位于跟骨下方,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脂肪垫会逐渐萎缩,弹性降低,再加上长期受到挤压、摩擦等刺激,容易引发炎症。足跟脂肪垫炎患者足跟部会出现疼痛、压痛,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

5. 外伤:足跟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骨折等,引起疼痛。外伤后患者足跟部会出现肿胀、淤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行走。

脚后跟疼的原因较为复杂,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脚后跟疼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和站立,适当进行足部锻炼,以预防脚后跟疼的发生。

文章来源:赣榆区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尿蛋白2+的原因、危害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警惕!染发毒素残留,不知排毒时间危害大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赣榆区妇幼保健院 同城医院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

灌云县人民医院

灌南县人民医院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热点:哺乳期来月经,权威建议别和体质差挂钩

2025-09-02

哺乳期来月经是常见现象,与体质差并无直接关联,主要受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恢复、卵巢功能、个体差异、哺乳频率等因素影响。 [详情]

健康科技:可穿戴设备监测早上不晨勃

2025-09-02

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早上不晨勃的监测有一定意义。早上不晨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内... [详情]

儿童积食发烧常见病因大揭秘

2025-09-02

儿童积食发烧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制、脾胃功能较弱、缺乏运动、肠道菌群失调、感染因素等。 [详情]

紧急提醒:怀孕6周褐色血不一定危险!

2025-09-02

怀孕6周出现褐色血不一定危险,可能由着床出血、宫颈炎症、先兆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因素引起。 [详情]

血压142,离高血压仅一步之遥 教你3招稳住血压

2025-09-02

血压值达到142,已接近高血压标准。稳住血压可从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合理的饮食能减少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适度运...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警惕!染发毒素残留,不知排毒时间危害大

2025-08-14

染发毒素残留会带来诸多危害,如损伤发质、引发过敏反应、增加患癌风险、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等。 [详情]

睡眠不好会导致 D - 二聚体异常吗 真相在这里

2025-07-04

睡眠不好是否会导致D - 二聚体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身体应激反应、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等。 [详情]

解决宝宝流黄鼻涕,这几种药值得拥有

2025-06-17

宝宝流黄鼻涕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引起,解决该症状可使用的药物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鼻渊通窍颗粒、桉柠蒎... [详情]

同为孕妇,有人吃咸鸭蛋没事,有人却中招,原因在这里

2025-06-14

同为孕妇吃咸鸭蛋反应不同,原因包括个体体质差异、过敏反应、盐分耐受性不同、肠胃功能不同、是否有基础疾病等。 [详情]

HPV58阳性:感染率高与低的背后差异

2025-06-11

HPV58阳性感染率高与低背后存在行为习惯、免疫状态、年龄因素、环境状况、卫生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