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龙门县龙江镇路溪卫生院相关资讯 > 活血化瘀适合吃什么药

活血化瘀适合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25-02-22 08:26:46 举报/反馈

活血化瘀可选择的药物有很多,如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丸、三七片、通心络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

1. 复方丹参片: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三七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冰片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复方丹参片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状可见胸闷、心前区刺痛等,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血府逐瘀丸: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其功效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可用于治疗瘀血内阻引起的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等症状。在临床上,对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瘀血导致的各种不适有较好的效果。

3. 三七片:主要成分是三七,三七有止血、散瘀、定痛的作用。三七片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可用于外伤出血、跌扑肿痛等情况。对于一些因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肿痛,服用三七片能促进瘀血的消散和吸收,减轻疼痛症状。

4. 通心络胶囊:药物组成包含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等。它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 活血止痛胶囊:由当归、三七、乳香、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身体因外力撞击等原因出现瘀血、肿痛时,服用活血止痛胶囊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活血化瘀的药物种类多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在选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症状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如果出现瘀血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文章来源:龙门县龙江镇路溪卫生院
上一篇:小腿前面骨头疼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
下一篇:家庭关怀:用摩罗丹守护家人远离浅表性胃炎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龙门县龙江镇路溪卫生院 同城医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

中医医院

惠州口腔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家庭关怀:感冒时给家人熬红糖水的好处

2025-08-29

感冒时给家人熬红糖水具有补充能量、驱寒保暖、缓解不适、促进发汗、补充水分等好处。 [详情]

想起上消化道不适的痛苦,这些预防措施要做好

2025-08-29

预防上消化道不适,可从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调节情绪以及定期体检等方面入手。 [详情]

药物过量别慌张,这样做降低伤害

2025-08-29

药物过量会对身体造成多种不良影响,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观察症状、使用解毒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降低伤害。 [详情]

3个关键指标,教你快速判断肛周脓性轻重!

2025-08-29

判断肛周脓性轻重可通过观察疼痛程度、脓肿大小、发热情况等关键指标。疼痛程度越重、脓肿越大、发热温度越高且持续时间长,通常意味着肛周... [详情]

产后虚弱 坐月子必吃的5道补血食谱

2025-08-29

产后虚弱是常见现象,坐月子期间可通过合理饮食补血,以下5道补血食谱分别是红枣桂圆粥、猪肝菠菜汤、花生猪蹄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黑木耳...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家庭关怀:用摩罗丹守护家人远离浅表性胃炎

2025-06-13

浅表性胃炎是常见胃部疾病,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可引发。摩罗丹及其他药物可治疗,同时改善生活... [详情]

别忽视!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这些严重疾病

2025-05-24

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感冒、肺炎、带状疱疹、胃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详情]

未来结肠癌三期治愈率还会更高 这些趋势要了解

2025-05-06

未来结肠癌三期治愈率有望提高,与新型药物研发、精准医疗发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完善、早期筛查技术进步、患者健康管理加强等因素有关。 [详情]

解决宫缩难题,从选择这些水果开始

2025-04-19

宫缩难题可通过食用香蕉、苹果、草莓、樱桃、猕猴桃等水果来辅助解决。 [详情]

打屁频繁 3大原因揭秘,教你轻松应对

2025-04-13

打屁频繁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因素、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菌群失调等,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应对。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