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灼热疼痛需警惕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晒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等情况。
1. 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潜伏在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侵犯神经和皮肤。典型症状是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灼热、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针刺样、电击样等。治疗上可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同时可配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疼痛严重时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止痛药物,需遵医嘱。
2. 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植物等。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灼热、瘙痒、疼痛。治疗时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需遵医嘱。
3. 蜂窝织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边界不清,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形成脓肿时需要切开引流,需遵医嘱。
4. 晒伤:皮肤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后产生的炎症反应。通常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出现,表现为暴露部位皮肤红斑、水肿,有灼热、疼痛感,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也可使用冷敷缓解症状,症状严重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等,需遵医嘱。
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患者可出现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灼热、疼痛、麻木等。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同时可使用甲钴胺、硫辛酸等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 E1、胰激肽原酶等,需遵医嘱。
皮肤灼热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不同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当出现皮肤灼热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详情]
喉咙里的肉垂肿大怎么办 [详情]
在补气方面,有不少食物效果显著,可与人参相媲美,常见的有山药、黄芪、白术、红枣、桂圆等。 [详情]
职场人心里总难受,可通过心理调节、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调节包括倾诉、转移注意力等;运动锻炼可选择有氧运动、瑜伽等;药... [详情]
孩子出水痘一般3至5天能发完,防治要点包括了解水痘症状、做好隔离措施、注意皮肤护理、合理饮食、正确用药等。 [详情]
环境因素对 42 天宝宝身高体重影响较大,主要包括营养摄入、睡眠质量、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 [详情]
职场人性生活不和谐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补充营养、适当使用药物等方法改善。 [详情]
糖尿病患者吃燕麦片的真相涉及燕麦片类型、营养成分、升糖指数、食用方法、搭配食物等方面。 [详情]
环境因素会导致眼压高,常见的环境因素有海拔变化、光线强弱、气温高低、空气污染、噪音大小等。 [详情]
哺乳期吃海螃蟹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宝宝湿疹、乳汁分泌减少、感染寄生虫等症状。 [详情]
为维持老年人血压正常,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管理、定期体检等。 [详情]
睡眠不好与湿气重相互影响,改善睡眠可从调整作息、改善饮食、加强运动、中药调理、物理治疗等方面入手以排出湿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