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由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医源性因素等引发。
1. 感染: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如革兰阴性菌感染,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病毒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也可能诱发DIC,病毒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反应。此外,真菌、立克次体等感染也有引发DIC的可能。
2. 恶性肿瘤:各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DIC。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肿瘤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内含有大量促凝物质,在化疗后细胞破坏,促凝物质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引发DIC。
3. 病理产科:羊水栓塞是产科中引发DIC最严重的情况之一,羊水内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等促凝物质,一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可迅速激活凝血系统。胎盘早剥时,剥离的胎盘组织释放大量组织因子,也会启动凝血过程。此外,前置胎盘、死胎滞留等情况也可能诱发DIC。
4. 手术及创伤:严重的创伤,如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等,受损组织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一些大型手术,如肝脏、胰腺等手术,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5. 医源性因素:药物方面,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诱发DIC。医疗操作如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或抗凝不足,也可能导致DIC。
DIC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其发生。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一旦怀疑发生DIC,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治疗通常包括治疗基础疾病、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结膜囊在哪 [详情]
结核杆菌是什么 [详情]
空气污染会影响睾酮正常值,其影响机制、对健康的危害、受影响的职业人群、防护措施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等方面值得关注。 [详情]
孕产女性遇上宫颈腺体囊肿,可通过定期产检、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正确用药等方式保障母婴健康。 [详情]
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可通过密封保存、冷藏保存、干燥处理、晒太阳、添加干燥剂等方式来保存枸杞。 [详情]
职场人嘴角烂了,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口腔卫生、补充维生素、使用药物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快速恢复。 [详情]
失眠与猝死存在一定关联,主要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导致血压异常、影响内分泌系统、造成心理压力等方面体现。 [详情]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出现的短暂脑功能障碍,要想让脑震荡快速恢复正常,可从休息调养、心理调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着手。 [详情]
与痛性包块相比,额头上无痛包块更可怕,可从生长特性、恶变概率、发现时机、诊断难度、治疗复杂程度等方面用数据说明。 [详情]
体检报告的有效期受检查项目、个体健康状况、年龄、生活习惯、疾病发展速度等因素影响。 [详情]
痔疮便血反复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坐浴、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等中医调养方法改善。中药内服可选用凉血地黄汤、槐角丸、脏连丸等;中药坐浴常... [详情]
乙肝五项数值可反映机体乙肝感染情况,忽视其数值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乙肝病毒感染、难以判断病毒传染性强弱、不能了解病情发展阶段、无法评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