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是中医常见病症,与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治疗脾湿的药物有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木香顺气丸、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
1.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对于脾湿导致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其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2. 人参健脾丸:含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多味中药,能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可改善脾湿引起的脾胃虚弱、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情况。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芡实补脾止泻,木香理气醒脾,砂仁化湿和胃,陈皮理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
3. 木香顺气丸:由木香、砂仁、香附、槟榔等药物组成,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对于脾湿伴有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木香、香附疏肝理气,和中止痛为君药。厚朴、青皮行气燥湿,散结消积;枳壳、槟榔行气导滞宽中;陈皮、砂仁理气化湿和中,共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4. 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有藿香、紫苏叶、白芷等,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对于脾湿引起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有治疗效果。方中藿香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君药。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和中去湿,为臣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湿和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5. 附子理中丸:包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等,能温中健脾。适用于脾湿且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阳散寒,为君药。党参甘温入脾,补气健脾,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治疗脾湿的药物多样,每种药物都有其适用症状和功效。在选择药物时,需依据自身具体症状表现,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促进脾湿症状的改善。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儿童医院
在线咨询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结膜囊在哪 [详情]
结核杆菌是什么 [详情]
想要口服避孕药有效又安心,可从选择合适药物、了解服药时间、注意饮食影响、知晓药物相互作用、定期体检等方面着手。 [详情]
吃饭流汗厉害可能与维生素D、维生素B族、钙、铁、锌等营养素缺乏有关。 [详情]
眼皮红肿痛的健康促进策略包括改善生活习惯、进行眼部护理、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及时就医诊断等。 [详情]
胎儿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性别并无直接关联,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孕周变化、胎儿活动状态、孕妇身体状况、药物作用、外界环境刺激等。 [详情]
职场中遭遇自恋型人格障碍同事,可通过保持专业距离、理性沟通交流、借助团队力量等方式应对。保持专业距离能避免过多私人接触带来的困扰;... [详情]
胳膊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经络保健可通过按摩穴位、针灸、中药调理、拔罐、艾灸等方式缓解。 [详情]
宝宝打预防针后出现红肿影响睡眠,可通过一般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解决。 [详情]
改善因体质指数过高导致的皮肤问题,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皮肤护理、合理用药、规律作息等方式。 [详情]
口臭和肠胃消化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食时间、补充益生菌、适当运动锻炼、合理使用药物等方法调理肠胃消化,缓解口臭。 [详情]
宝宝吃手是否要阻止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如宝宝年龄、吃手频率、手部卫生、是否影响口腔发育、有无其他替代行为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