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青海省的6岁男孩小磊(化名)在父母陪同下辗转千里,抵达广东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求医。当小男孩怯生生地伸出右手时,医护人员发现他的拇指位置空空如也——两年前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右手非常重要的“功能核心”。正值入学年龄的小磊因手部残缺饱受困扰,写字、握筷困难,甚至遭遇同龄人的异样目光。在得知顺德和平外科医院高增阳主任团队的手指再造技术后,一家人跨越3000公里求医,结果如何?
鞭炮意外致拇指缺失,千里之外的希望火种
2年前的春节,当时年仅4岁的小磊在老家青海燃放鞭炮时不幸发生意外,爆炸瞬间导致其右手拇指严重毁损,当地医院虽尽力清创保肢,但拇指还是未能保留。失去拇指后,小磊的日常生活面临巨大挑战:握笔时无法稳定施力,写字歪歪扭扭;尝试用剩余四指夹筷子屡屡失败,吃饭只能依赖勺子;更令人心疼的是,即将入学的他因手部外观差异被同龄孩子嘲笑,性格逐渐变得内向。
“孩子总把手藏在袖子里,说不想上学了。”小磊父亲回忆道。两年来,家人辗转多地医院,均被告知传统假肢功能有限。直到他们在网络平台了解到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显微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多例儿童手指再造手术。尽管青海至广东需跨越近3000公里,但高主任通过线上会诊详细讲解,还是让一家人下定决心踏上这场“拇指重生之旅”。
显微镜下的精密“移山工程”:食指巧变拇指
“儿童手指再造的难度堪称‘毫米级艺术’。”高增阳主任解释,小磊的“食指拇化”手术需将食指整体移位至拇指位置,并重新对接血管、神经及肌腱。由于儿童血管直径不足1毫米,仅为成人的1/3,手术全程需在20倍显微镜下完成,对团队显微外科技术提出极高要求。
手术团队首先精准截取小磊右手食指,保留其神经血管束;随后在拇指残端开辟“新家”,将食指骨骼以克氏针固定于理想力线位置。很是关键的环节在于显微镜下吻合直径0.3毫米的指动脉与0.1毫米的指神经,确保血供与感觉功能恢复。“就像在豆腐上绣花,每一针都必须零误差。”高主任形容。历时5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移位的食指不仅外观接近拇指,更保留了原有运动神经支配,为功能康复奠定基础。
从握笔到拿筷:“新拇指”改写人生轨迹
术后两周,小磊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始渐进性训练。令人惊喜的是,近日随访时,小磊已能工整书写自己的名字,并可以独立用筷子夹东西。“现在没人笑话我的手了!”视频中,小磊兴奋地向高主任展示用“新拇指”写字。
高增阳主任表示,大拇指虽只占手部结构的五分之一,但其功能却占整个手部功能的80%以上。无论是精细的捏取动作,还是力量的抓握,都离不开拇指的配合。“食指拇化”相较传统假肢具有显著优势:活体组织无排异反应、感觉运动功能自然,且能随儿童生长发育同步生长。目前小磊的手功能评估已基本恢复,其学业表现更跃居班级前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再造手指的新指甲长出来了,比预想的效果好很多,顺德和平的医护人员医技精湛,真的很感谢你们... [详情]
近日,我院麻醉科林卓鹏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儿科前沿-小儿外科》(Frontiers in... [详情]
在顺德和平外科医院骨科二区的病房里,77岁的何阿姨(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她的腰背因总是发生... [详情]
在许多人眼中,麻醉手术科是冰冷的器械与紧张的氛围交织的战场,尤其对年幼的孩子而言,这里更像... [详情]
9月2日,我院痛风专病门诊举行挂牌仪式,仪式由于新发副院长主持。执行院长王国甫在致辞中,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