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安陆市棠棣镇卫生院相关资讯 > 产后涨奶痛苦不堪 快速回奶解决方案来了!

产后涨奶痛苦不堪 快速回奶解决方案来了!

发布时间:2025-06-03 07:28:49 举报/反馈

产后涨奶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辅助、外敷缓解、按摩疏通、减少刺激等方式快速回奶,维生素B6、溴隐亭、乙烯雌酚等药物也有一定帮助。

1. 饮食调整: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肉类、蛋类、奶类等,避免喝过多的汤水,像鸡汤、鱼汤、猪蹄汤等,这些食物会促进乳汁分泌,不利于回奶。可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回奶的食物,如麦芽、韭菜、山楂等。

2. 药物辅助:维生素B6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乳汁分泌;溴隐亭可作用于垂体,抑制泌乳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少乳汁生成;乙烯雌酚能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前叶分泌泌乳素,达到回奶效果。使用这些药物回奶时需遵医嘱。

3. 外敷缓解:用芒硝外敷乳房,将芒硝敲碎后装在布袋中,敷于双侧乳房,待芒硝变硬后更换,能减轻乳房胀痛,促进回奶。也可用生麦芽煎水后,用毛巾蘸取温热的麦芽水外敷乳房。

4. 按摩疏通:找专业的催乳师或按摩师进行乳房按摩,通过特定的手法疏通乳腺管,排出部分乳汁,缓解涨奶疼痛,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损伤乳腺组织。

5. 减少刺激:减少对乳房的刺激,避免宝宝吸吮乳头,不要让宝宝触摸乳房,也不要长时间挤压乳房。同时,尽量避免性刺激,因为性兴奋可能会促进泌乳素的分泌。

6. 佩戴合适胸罩:选择合适的、有一定支撑力的胸罩,能减轻乳房的坠胀感,也有助于减少对乳房的刺激,对回奶有一定帮助。

产后涨奶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可通过上述饮食调整、药物辅助、外敷缓解、按摩疏通、减少刺激等多种方法实现快速回奶。在回奶过程中,若出现乳房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产科或乳腺外科就诊。

文章来源:安陆市棠棣镇卫生院
上一篇:运动能让面瘫恢复时间提前多久
下一篇:震惊!手肿可能隐藏这些病因,快速消肿刻不容缓!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安陆市棠棣镇卫生院 同城医院

汉川市脉旺镇卫生院

综合医院

应城市中医医院

中医医院

湖北航天医院

综合医院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

综合医院

大悟县中医医院

中医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家人如何帮助下身瘙痒的男人

2025-09-05

家人帮助下身瘙痒的男人,可从关注症状表现、改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疏导、协助用药治疗、督促及时就医等方面入手。 [详情]

当月经刚结束遇到激情时刻,到底能不能同房

2025-09-05

月经刚结束能否同房,需要综合考虑阴道环境、子宫内膜修复、感染风险、月经回潮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 [详情]

老年肠胃病,选对科室是关键

2025-09-05

老年肠胃病选对科室很重要,涉及的科室有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老年病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等。 [详情]

水质问题会引发白眼球发蓝色吗 如何保障安全

2025-09-05

水质问题一般不会直接引发白眼球发蓝色,白眼球发蓝色可能由先天性巩膜薄、缺铁性贫血、成骨不全症、蓝色巩膜脆骨综合征、眼外伤等因素引起... [详情]

未来育儿趋势:孕妇饮食中味精鸡精的新考量

2025-09-05

孕妇饮食中对味精和鸡精的考量涉及到营养成分、健康影响、胎儿发育、饮食习惯及科学研究新成果等方面。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震惊!手肿可能隐藏这些病因,快速消肿刻不容缓!

2025-07-04

手肿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外伤、关节炎、过敏、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 [详情]

这样应对肠结核好发部位问题,轻松又有效

2025-07-03

应对肠结核好发部位问题,可从了解好发部位、明确致病原因、掌握临床表现、采取治疗手段、做好预防措施等方面着手。 [详情]

看到孩子咳嗽难受,这些妙招你一定要知道

2025-06-23

孩子咳嗽难受可通过日常护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日常护理可营造舒适环境,饮食上有适宜食物,药物有多种... [详情]

长期月经期间吃螃蟹,会引发哪些妇科疾病

2025-06-20

长期月经期间吃螃蟹,可能会引发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详情]

婴儿几个月吃米粉 这些信号提示你别错过

2025-06-07

婴儿通常在4到6个月开始吃米粉,判断是否可以添加米粉可参考挺舌反射消失、挺头稳定、对食物感兴趣、有饥饿表现、具备吞咽能力等信号。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