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其发生率为千分之一,我国至少有约 130 万患者,且每年以 5 - 7 万速度递增。它带来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能让患者陷入终生瘫痪甚至危及生命。鉴于此,了解脊髓损伤知识、做好防范至关重要,今天就为大家深度剖析脊髓损伤相关要点。
一、脊髓损伤:高致残背后的复杂真相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多因移位椎骨或骨折片突入椎管压迫、损伤脊髓及马尾神经引发瘫痪。依损伤程度不同,临床上用截瘫指数量化瘫痪级别,以 “0”“1”“2” 表示,数字越大,瘫痪越重。
二、脊髓损伤的诱因与并发症“群像”
呼吸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使呼吸道分泌物难排出,易引发坠积性肺炎;颈髓损伤更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与呼吸衰竭风险。
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脊髓损伤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排尿障碍与长期留置导尿管,极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长期卧床还促使骨质脱钙,尿中钙盐增多,加速结石形成。
压疮: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感觉丧失,易出现神经营养障碍,供血不足致皮肤坏死形成压疮。
三、脊髓损伤高发人群画像
按年龄划分:高龄人群主因跌伤;青年多因交通事故;青少年以运动损伤为主;高处坠落则各年龄段均常见。
按性别划分:21 - 40 岁青壮年为高发年龄段,且男性因更多从事危险及户外活动,致伤率高于女性。
四、脊髓损伤的预防与诊治要点
创伤性脊髓损伤预防:出行遵守交规、系安全带、杜绝疲劳驾驶;露天作业做好安全防护,远离危险场所。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应对:术前精准评估脊柱手术风险,减少医源性损伤;积极治疗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等原发病,阻断蔓延;改善生活习惯、保持环境卫生、做好肿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脊柱髓肿瘤;加强锻炼、早期干预,防治脊柱退行性疾病进展;重视围产期筛查与先天性疾病早期治疗。
患者张先生:轮椅人生迎来 “转机”
32 岁的张先生,去年 3 月在一起车祸中遭受脊髓损伤,胸以下肢体失去知觉,只能终日与轮椅为伴,生活全靠家人照料,整个人陷入抑郁。听闻郑琳主任的大名,今年 1 月,张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就诊。郑主任全面检查评估后,发现张先生是典型的脊髓损伤后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还伴有肌肉萎缩、痉挛等问题。随即为其定制康复方案:运用运动疗法,从简单的肢体被动伸展、关节活动训练起步,循序渐进;配合物理治疗,利用电刺激、磁疗等激活神经肌肉活力;再结合康复器械辅助训练,强化训练成效。同时,针对张先生情绪低落,郑主任引入心理疏导,鼓励他重拾信心。治疗前期,张先生进展缓慢,郑主任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增加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手段,以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经过近半年持续不懈的康复训练,奇迹发生了,张先生的腿部肌肉力量逐步恢复,能在辅助器具支持下短暂站立,部分手部功能也回归,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人也乐观开朗起来。
郑琳主任强调,脊髓损伤康复是场持久战,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精准制定、动态调整方案,融合多种康复手段,方能助力患者较大程度恢复功能,重归生活正轨。一旦遭遇脊髓损伤,务必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开启系统康复治疗,为重启生活希望之门全力一搏。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对于昆明市及周边的脑病患者而言,“看病难、看专家更难”是长期困扰他们的心头事。神经系统疑... [详情]
据临床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脊髓炎新发患者超5万人,其中约60%的患者在急性发病后会留下不同... [详情]
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总数已超过300万,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成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极多的国家... [详情]
我国脊髓炎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这意味着每年新增约5-6万例患者。令人担忧的是,超... [详情]
在我国,面瘫的年发病率高达49.77/10万,意味着每万人中约有5人遭遇面神经瘫痪的突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