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关资讯 > 黄疸患者应如何用药治疗

黄疸患者应如何用药治疗

发布时间:2024-11-19 09:08:45 举报/反馈

黄疸的治疗用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黄疸的类型、病因、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常见的治疗药物有苯巴比妥、茵栀黄口服液、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等。

1.苯巴比妥:这是一种肝酶诱导剂,能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适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及部分胆汁淤积性黄疸。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2.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常用于湿热熏蒸型黄疸。不过,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3.腺苷蛋氨酸:有助于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胆汁淤积性黄疸有一定疗效。使用过程中要监测肝功能。

4.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常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腹泻、头痛等。

5.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对于免疫性因素导致的黄疸有治疗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黄疸患者的用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文章来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脑瘫多动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睡眠不好还吃阿莫西林 后果可能很严重!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关医生

吴文漪

主任医师 / 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传染科

查看详情

刘彦群

主任医师 / 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皮肤科

查看详情

何东生

主任医师 / 副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查看详情

孙林涛

主任医师 / 助教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眼科

查看详情

崔爱东

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肾内科

查看详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同城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州市中医院

中医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徐州市儿童医院

儿童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解决孕期肝负担,这几种中药有妙招

2025-09-12

孕期肝脏负担加重是常见现象,可通过一些中药来缓解,如枸杞、茵陈、垂盆草、五味子、白术等。 [详情]

宝宝喝布洛芬不退烧 这5个应急办法家长必知!

2025-09-12

宝宝喝布洛芬不退烧,可采用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更换其他退烧药、及时就医等应急办法。 [详情]

基因编辑能让乳房快速变大吗 医学前沿揭秘

2025-09-12

基因编辑目前不能让乳房快速变大,主要受伦理限制、技术安全性、作用机制不明确、个体差异影响以及缺乏临床研究等因素影响。 [详情]

中医提醒:半夜吃饭违背四季调养之道

2025-09-12

半夜吃饭违背四季调养之道,主要体现在影响脾胃运化、打乱生物钟、不利于阳气潜藏、增加痰湿积聚、影响睡眠质量等方面。 [详情]

芦荟直接擦脸问题多 教你正确使用方法

2025-09-12

芦荟直接擦脸存在过敏、皮肤刺激、堵塞毛孔、营养过剩、微生物感染等问题,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品种、进行过敏测试、正确处理芦荟、掌...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睡眠不好还吃阿莫西林 后果可能很严重!

2025-08-28

睡眠不好还吃阿莫西林可能会带来多种不良后果,包括影响药物疗效、加重肝脏负担、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过敏风险等。 [详情]

空气差导致咳嗽严重,吃这些食物能改善

2025-08-26

空气差导致咳嗽严重时,可通过食用梨、银耳、百合、萝卜、蜂蜜等食物来改善,这些食物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详情]

饿了手发抖,是低血糖还是糖尿病 真相大不同!

2025-08-11

饿了手发抖可能是低血糖或糖尿病所致,二者在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 [详情]

传统干发又慢又不科学,现代方法快速又健康,数据说话

2025-07-28

传统干发方法存在速度慢、损伤发质、易引发疾病等问题,现代干发方法具有快速、健康等优势,主要体现在干发效率、对头发的保护、对头皮健康... [详情]

教你一招,搞清为什么口臭自己闻不到

2025-07-15

口臭自己闻不到,主要是由于嗅觉适应、口腔结构特点、呼吸方式差异、注意力分散以及气味传播途径等因素导致。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